近十年來,大數據成了貴州對外展示的一張靚麗名片,為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貴州筑巢引鳳,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巨頭。貴州一方面緊鑼密鼓進行產業布局,另一方面堅持推動大數據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區,貴州的數字經濟增速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如今,“東數西算”再度為貴州帶來了戰略機遇。因為,這里是全球集聚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
以“數”為媒賦能傳統行業 貴州數字化變革正當時
貴州省大數據局日前發布消息稱,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白皮書,貴州省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同比增長20.6%,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
從“無中生有”,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勢”,大數據已經成為貴州的一塊金字招牌。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敢為人先,先行先試。
正因為大數據的賦能加持,貴州在經濟社會發展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推動大數據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既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潮流,也符合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
工作人員在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觀看LED顯示屏。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大數據+”正在為貴州的傳統企業、傳統鄉村和傳統行業帶來一場深刻的數字化變革。
“大數據+”和傳統企業碰撞
7月31日,貴陽市民秦先生,通過“好一多新鮮訂”平臺,為自己訂了一盒折耳根酸奶。這可是一款上了熱搜的網紅產品,秦先生早已心向往之。
借助大數據一體化平臺的數據分析,本土著名乳企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折耳根酸奶、青梅竹馬酸奶等一系列網紅產品,這些產品備受市場的追捧。
大數據一體化平臺打通了市場、奶源、加工、營銷等關鍵環節的數據壁壘,為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產業鏈賦能。
“好一多新鮮訂”平臺不但可實現線上訂奶,還能及時洞察消費需求,利用大數據為用戶畫像,以更好地指導乳品研發和生產。在該公司萬頭規模的奶牛養殖基地里,每一頭來自新西蘭的荷斯坦奶牛都實現了繁育精準化、飼喂差異化和健康監測實時化。企業的加工環節實現數字化,151道生產工序被納入實時監控體系,讓乳品生產更為安全和放心……
傳統企業和大數據碰撞出的火花,為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一“降”一“增”。該公司質量總監馮曉飛說,大數據一體化平臺運行之后,公司綜合成本降了3%,產品銷量卻增長了20%以上。去年,該公司銷售額達3.5億元、利稅9000萬元,因“大數據+”深度融合成效顯著,該公司還被評為貴州省“萬企融合”省級標桿。
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萬企融合”大賦能行動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貴州以“大數據+”,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每年建設100個融合標桿項目,實施1000個融合示范項目,貴州以這樣的速度,助力傳統企業向數智化轉型升級,由此釋放出了新動能,并在每個領域都形成了一批典型樣本,把融合發展做深、做實。
工作人員在“一碼貴州”智慧商務大數據平臺內通過大屏瀏覽農產品線上下單頁面。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貴州“萬企融合”標桿項目培育對象60個、示范項目培育對象618個,帶動1077戶企業開展融合工作,大數據賦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四化”建設成效顯著。
貴州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要達到50%左右,三次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實現大數據深度融合改造全覆蓋。
傳統鄉村的數字化嬗變
在城市中,網約車已經司空見慣。但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的山路總是崎嶇不平,加之山高坡陡、村寨分散,不少農村地區常常出現“路通無車跑,人等車不來”的窘況。
這背后,是農村運力和需求信息的不對稱。于是,一款名叫“通村村”的軟件在貴州應運而生。從此,借助大數據,山區的老百姓隨時隨地指尖輕點,就能呼叫“農村版滴滴”。
如今,“通村村”平臺在貴州省88個縣建有運營調度中心,整合車輛超過6萬輛,累計服務上千萬人。因為有了大數據,山區老百姓“出行難”的民生痛點,就這樣被輕易破解了。
貴州通村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永安希望下一步能夠將“通村村”平臺打造成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打通鄉村內循環,聯結城鄉大市場,更好地滿足山區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數據不因為群山的阻隔而止步。它足以穿越莽莽群山,打破城鄉鴻溝。而邂逅大數據的貴州傳統鄉村,正發生著美麗的嬗變。嬗變背后,是老百姓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5月17日,貴州省織金縣人民醫院接收了一名急危重癥患者,患者經遠程醫療會診及時轉送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迅速轉危為安,并在針對性規范治療3天后康復出院。這名患者無疑是貴州遠程醫療的受益者。
目前,貴州已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公立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全覆蓋。圖為醫務人員在給患者治療。新華社記者 陶亮攝
近年來,貴州依托大數據優勢,率先在全國建成覆蓋省、市、縣、鄉四級公立醫療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將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平臺延伸到每一個鄉鎮,讓1400萬生活在偏遠山區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大病、治急病。
“云診療”“遠程查房”……透過兩塊智慧屏幕,基層醫生可以直接和上級醫療專家對話,幫助患者“云就醫”。貴州以“數”為媒,將大數據融入大健康,加速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優質醫療資源實現“城鄉互聯”和“全民共享”。
數字化顛覆傳統礦產勘查模式
我國是錳礦石和錳系材料的消費大國,每年有70%的錳礦需要從國外進口,錳資源十分緊缺。過去,貴州找礦沿用的是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沉積型錳礦找礦理論。
從2005年起,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下簡稱貴州省地礦局)以周琦為首的103地質隊找礦團隊,立足貴州錳礦成礦條件,在大量野外考察、勘查的基礎上提出“古天然氣滲漏沉積成錳”成礦理論。依據這一新理論,貴州在銅仁探明普覺、高地、道坨和桃子坪4個世界級超大型錳礦床和中國第一個特大型富錳礦床,實現我國錳礦地質找礦有史以來的最大突破。
貴州由此成為全國最大的錳資源基地,錳礦石資源儲量躍居亞洲第一,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國錳礦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
不過,在傳統的礦產勘查中,地質填圖、鉆孔編錄、計算制圖等,無一不是靠紙質記錄。繁瑣、低效成為制約地質勘查工作發展的瓶頸。
從2016年起,在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和貴州省科技廳的支持下,貴州省地礦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吳沖龍教授團隊合作,為傳統的固體礦產勘查作業帶來了一場新變革,探路中國礦產勘查數字化轉型。
“我們在全國率先開展固體礦產數字勘查,實現了礦產勘查從普查到詳查、勘探全過程數字化?!辟F州省地礦局首席科學家周琦說,過去野外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數據采集較為落后,都是人工野外作業,并采用手工整理和記錄。
“數字勘查”的第一步是勘查的全過程數字化和信息化。這就意味著,原先以紙質方式來留存的各種地質數據和資料,都要按標準錄入數據庫。之后,計算、繪圖、建模都不用人工了。數據經電腦自動計算分毫不差。更讓人稱奇的是,原本需要手工一個月才能完成的圖紙,在平板電腦里一個上午就能被精確完成。
經過多年摸索,貴州省地礦局與吳沖龍教授團隊合作研發出“錳礦勘查開發大數據管理系統”與“基于大數據的錳礦床智能預測系統”,最終形成了一套固體礦產數字化勘查體系,成功實現了礦產勘查過程中無紙化的流程。他們攻克的“三維模型”技術難題,對于成礦預測至關重要。
通過“三維建?!笨梢跃珳视嬎愠龅V床的資源量,包括品位、結構等信息,同時還可以為后續礦山采礦設計、數字礦山建設、礦山生產管理提供支撐,周琦說,它的作用就相當于CT或核磁共振。
去年,松桃高地超大型錳礦床提交富錳礦石資源量7535.15萬噸,錳平均品位為25.64%,是我國有記載以來的第一個超大型富錳礦床。
而這僅僅是貴州數字勘查的“牛刀小試”。下一步,貴州必將在數字勘查領域大展拳腳。
搶抓“東數西算”機遇,這里深挖“數字富礦”
在群山之間,一座森林茂盛的山體被開鑿出了5個山洞,從空中看,像是公路的隧道口。而事實上,這是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這些山洞被用于存儲騰訊最核心的大數據。
這里是貴州的貴安新區。在過去的十多年間,隨著一個個數據中心落地開建,南方數據中心產業集群已然成型。如今,在與貴陽實現一體化發展之后,貴陽貴安的合稱更多地為外界所熟悉。貴陽貴安是貴州大數據發展的主戰場。
根據貴州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對外發布的實施意見,貴州將加快做大做強數據中心集群,推動數據中心向貴安新區集中,力爭到2025年,貴安集群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全省數據中心標準機架達到80萬架、服務器達到400萬臺。
在“東數西算”的推動下,從“中國數谷”邁向“中國算都”,貴陽貴安勝算幾何?
數聚貴安,數據中心規模效應凸顯
當前,無論是網絡購物、移動支付,還是智慧交通、疫情防控,都有大數據的參與。大數據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最終都匯聚到數據中心,在這里完成交換、存儲和計算。
一排排機柜中一列列服務器在日夜不停地運轉。一個大型的數據中心集群,服務器可能達到幾百萬、上千萬臺,耗電量巨大。而貴陽貴安氣候涼爽、電價低廉,是建設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
盛夏時節,走進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位于貴安新區的數據中心,清爽之氣撲面而來。這是中國移動三大跨省數據中心之一,也是國家級的災備中心,目前已經完成兩期建設,裝機能力達到1萬架。如今,在數十棟機房里,存儲著用戶的數據。
“選擇貴安就是選擇未來,這里非常適合我們安家落戶?!必撠煍祿行膭恿τ媱澖ㄔO的業務主管桂智彪說,隨著三期工程的規劃建設,未來,數據中心將增加7000多個機架。
貴州夏季平均氣溫為24攝氏度,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更加適宜數據中心的節能降耗,減少碳排放、并降低運營維護成本。華為云貴安數據中心項目規劃總投資80億元,總用地面積1521畝,全部建成后可容納100萬臺服務器;中國聯通貴安云數據中心是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在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云數據中心,服務器裝機48萬臺……截至目前,貴陽貴安擁有騰訊七星數據中心、蘋果數據中心等11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投入運營及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已有23個,已成為全球集聚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預計到2025年,貴陽貴安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規模將達到400萬臺以上。
數聚貴陽貴安,讓貴州坐擁一座座“數字富礦”,加速形成了規模效應,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爭當“中國算都”,貴陽貴安大有潛力
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貴陽有著“中國數谷”的美譽。
不過,這些年來,爭議始終如影隨形。貴陽貴安雖然建設了一堆數據中心和機房,但外界也不乏質疑,認為“沉睡的數據”并沒有換來“滾滾的財富”。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萍顯然不這樣看,在她眼里,貴州大數據已經迎來發展拐點,進入了“厚積薄發”和“必然爆發”的階段。而貴陽貴安,無疑非常值得期待。
一方面,在“東數西算”背景下,從“東數西存”到“東數西算”,貴陽貴安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2017年,貴州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2019年成為國家根服務器鏡像節點和國家頂級域名節點,2020年建成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這就相當于為貴陽貴安的“東數西算”打通了“數動脈”。
也就是說,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爭當“中國算都”,貴陽貴安大有潛力。
由貴州省科技廳、貴州省大數據局和貴安新區共建的貴安超算中心,設備平均使用率已經達到80%以上,算力每秒1.34億億次,居西部第三位。
華為云今年以來已實現營收逾百億元,成為貴州首家百億級大數據企業。于去年底投入商用的華為全球最大云數據中心——貴安華為云數據中心,正是支撐華為云營收迅速增長的“底座”之一。
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的背后,是迅速崛起的大數據企業陣營。貴陽綜合保稅區的貴州易鯨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人才和技術優勢,獲得中國軟件3.89億元增資,成為數據庫領域“國家隊”;貴陽高新區的世紀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審議,準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
在貴陽貴安這個大數據實踐場上,一些大數據和算力“關鍵力量”正在加碼。